敖新春
近幾年來,隨著我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城鎮化建設速度的加快,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的供需矛盾逐漸顯現,尤其是市直中小學教師缺編現象日益凸顯。本文從調研入手,對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剖析,并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一、基本情況
按照有關文件,省編委辦核定我市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總數為9173名,截至目前,全市實有教職工人數約為9740名,超編567名,超編率為6.2%。
近幾年,全市學生生源總數呈逐年減少趨勢,目前,全市在校中小學生數約為162000名,根據《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編委辦等部門關于江西省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核定與管理意見的通知》(贛府廳發〔2002〕46號)的核編標準進行測算,全市實際應核定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約為9130名,略低于省下達我市的9173名編制數。也就是說按照省里文件規定,省里下給我市的教職工編制與學生數是基本匹配的。
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市直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嚴重不足。目前市直中小學校實有學生約61000名,按規定標準測算,市直中小學需核定教職工編制約為3960名,現實際核定編制為3261名,缺口700名左右。主要原因:一是近幾年來我市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量外來務工人員和農民工的子女進入市直學校就讀;二是本應在縣(區)就讀的生源,通過各種渠道進入市直中小學,導致市直中小學學生數的激增。據相關部門統計,相比2008年,6年間共新增學生近1.6萬人,增加近30%。
(二)農村中小學教職工總體超編卻結構性缺員。據測算,目前全市農村中小學教職工共超編約640名。除高新區略有空余外,其他縣(區)均存在超編制現象,與此同時,又存在農村中小學的英語、計算機、音樂、體育、美術等專業老師缺員現象。造成超編、缺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上世紀90年代初民辦教師轉為公辦的教師基本上集中在農村中小學,占用了大量的編制,但這部分教師整體素質偏低,年齡偏大,知識更新慢,大部分不能從事教學工作。二是農村中小學受編制所限,有限的編制用于招聘常規課程教師后,其它專業老師便出現緊缺現象。
(三)在編不在崗的現象存在。教職工人員中,長期病假、內退和外借到其他單位(主要去向為市、縣、鄉行政事業單位)的人員較多,特別是縣(區),據初步調查統計,縣(區)此類人員共有425人,占到了其總編制數的7%。這部分人員長期在編不在崗,影響了學校正常教學工作的開展。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可能是確因病長期請病假,有的是不愿意在基層當教師,想方設法離開基層學校,有的則因比較優秀而被各級部門借用,還有的則被其他學校聘用去了。
(四)北師大附校缺編較嚴重。按照北師大附校的辦學計劃,全校共辦102個教學班,需要編制340名。目前已開設小學班級8個班,學生250人;初中班級24個班,現有教師職工編制為80名。2014年秋季開學,新增學生數約為1100名,將形成該校教職工人員嚴重缺編現象。其原因是原孔目江區在與北師大洽談合作中,沒有作詳細可行性調研,不了解教職工編制實行省級總量控制,市、縣(區)分級管理的政策,沒有就教職工編制安排提出詳細方案,以致造成目前的被動狀態。
三、意見建議
(一)分步解決市直中小學校教師缺編問題。一是適當從各縣、區上收一部分編制分配到市直學校。按照省核編標準,針對目前各地實有學生數核算編制,對應當減少編制的縣(區),按比例逐年上收,并分配給市直中小學。二是對缺編多而要求增加教師的學校,可允許學校聘用教師。由教育部門在調研的基礎上,會同機構編制部門一起核定各校人數,學校與聘用人員簽訂聘用合同,實行一年一簽,經費由市財政解決一部分,學校自籌一部分。三是將市直部分中小學下放至渝水區管理。參照其他設區市的做法,建議將市直部分中小學下放至渝水區管理,這樣可以較好統籌解決教職工缺編、超編、缺員等矛盾。對下放后各學校所涉及的經費,建議由財政部門會同有關部門核定相應的基數,劃撥給渝水區,增量部分由渝水區解決。四是要抓好市直中小學學籍管理工作。充分保障市直區域內的生源就讀,嚴控本該在縣(區)就讀的生源進入市直中小學,本該在其學校就讀的生源到市一中、四中就讀。
(二)統籌解決北師大附屬學校的教師編制問題。一是將仙女湖區內其他學校的一部分編制調劑到北師大附校;二是由編委辦按應減編的比例從其它縣(區)調整一部分編制到該學校;三是在仙女湖區所屬中學連人帶編選調一部分;四是在全市范圍內招考一部分,連人帶編調入;五是北師大附校面向社會聘用一部分教師。
(三)允許縣(區)采取多退少進的方式補充教師
各縣(區)近三年退休的教職工數量比較集中,且多為民師轉正的教師。如:渝水區約為270人,分宜縣約為255人。為防止教師結構出現斷層現象,建議允許在市機構編制部門核準同意的情況下,縣(區)可以采取多退少進(退三進一或退二進一)的方式補充教師,這樣既可以逐步消化超編人員,又可以每年補充一部分年輕教師。
(四)加強對中小學教職工編制使用的管理和監督檢。各級教育主管部門應加強對中小學教職工編制使用的管理,有效盤活長期在編不在崗人員編制,緩解教師緊缺的壓力。各級機構編制部門應加強對中小學教職工編制使用情況的監督檢查,各部門和單位不得以任何理由占用或變相占用中小學教職工編制。同時,做好在編不在崗教師的清退工作。
(五)建議上級部門對教職工編制管理政策進行調整。一是建議省編委辦對教師編制實行全省總量控制的政策進行調整,允許各設區市在確保機構、總編制數不變,財政供養人員只減不增的前提下,可在全市編制總量內調劑;二是修改相關文件,調整師生比例,增加教職工編制比例,尤其是農村教職工編制比例。
(六)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發揮我市民辦教育的優勢,采取給學校牌子,不給編制的辦法,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支持和鼓勵民間投資興辦中小學校。
(作者系市委編辦主任)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