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新余市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實施意見的通知
余府辦發〔2013〕4號
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2〕49號及《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貫徹落實國辦發〔2012〕49號文件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實施意見》(贛府廳發〔2012〕83號文件精神,促進新余外貿穩定增長,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做好出口退稅和金融服務
1稅務部門要繼續優化出口退稅服務。全面實行出口退稅遠程申報和出口企業網上預申報,對申報資料完整、退稅單證齊全且電子信息比對準確無誤的出口退稅申報,在1個工作日內審核完畢。對重點出口企業加快出口退稅進度,在出口退稅計劃有保障的情況下,確保符合條件的企業從退稅申報期滿之日起10—15個工作日內辦理退稅。對部分生產型重點出口企業,經核準優先試行憑出口退稅電子信息審核退(免)稅辦法。對新辦生產型重點出口企業,實行優先辦理核批和退(免)稅。對重點出口企業實行聯絡員制度,充分利用12366納稅服務熱線系統優化出口退稅服務。
2金融部門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要加大對全市外貿出口企業特別是有訂單、有產能、有信用企業的支持力度,積極開展信用證融資、訂單融資、供應鏈融資、買方信貸、信用保險融資等貿易融資業務。鼓勵商業銀行提高重點企業出口退稅賬戶托管貸款、出口信用保險保單融資比例。安排專項資金進行國際貿易融資貸款,建立融資擔保機構對重點企業融資擔保合作機制,市、縣(區)財政出資等擔保機構對重點出口企業融資擔保予以優先安排。對符合條件的重點出口企業貸款優先審批。同時加大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的宣傳力度,健全完善跨境人民幣業務管理制度,不斷提升金融機構跨境人民幣服務水平。商務部門要及時收集出口企業融資需求材料,會同金融主管部門不定期舉行重點出口企業和金融機構專項融資對接會,搭建銀貿對接平臺,拓寬銀貿對接渠道。
3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要積極幫助企業降低貿易風險。要加大對出口企業參加信用保險的政策宣傳力度,充分發揮政策性保險在降低出口企業貿易風險上的積極作用。對重點出口企業保費實行下限標準,進一步擴大小微企業出口信用保險覆蓋面,加大對新訂單、新市場承保支持力度,解決企業“有單不敢接、有單不能接”的問題,增強企業出口信心。
二、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
4新余海關要不斷創新優化通關服務。從2012年10月1日起,取消海關監管手續費等五項收費。優先受理重點出口企業A類管理申請,AA類企業評定標準從年出口值3000萬美元下調為50萬美元,建立重大項目減免稅提前服務機制,幫助企業享受國家進出口減免稅政策。加大監測外貿進出口動態頻率,對重點大宗商品進出口情況進行專題分析,及時反映進出口和國外市場變化。大力推行便捷通關服務,實施“24小時預約通關”、網上付稅、無紙通關等便捷通關措施,推廣跨關區“屬地申報,口岸驗放”、關區內“多點報關,口岸驗放”、“贛粵港(澳)快速轉關”等便捷通關模式。對符合條件的重點企業,可享受提前申報(出口除外)、預約報關、上門驗放、適用較低查驗率,優先辦理報關單接單等手續。
5檢驗檢疫部門要切實優化檢驗檢疫監管服務。對重點出口企業優先實行檢驗檢疫“綠色通道”。在分類管理的基礎上,對一類出口企業給予驗證監管或信用監管便利,對二類出口企業一般風險產品給予驗證監管便利,對其他重點企業出口貨物按下限比例抽檢。幫助出口企業開展產品國際認證。指導出口企業充分利用自由貿易區、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政策,及時為出口企業簽發原產地證書,幫助企業享受關稅優惠。大力推廣“電子監管”,繼續落實收費減免政策,從2013年1月1日起,執行新的檢驗檢疫收費標準。加大對新余特色農產品新余蜜橘的出口幫扶,積極探索和推廣“產地檢驗檢疫CIQ鉛封+口岸免于查驗”的水果直通放行模式,增強新余蜜橘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力爭早日建成“國家新能源產品檢測重點實驗室”,提高新能源產品質量安全保障水平。
6外匯管理部門要深入優化外匯管理服務。深化外匯管理體制改革,簡化行政審批程序,促進投資貿易便利化。繼續深化貨物貿易外匯管理改革,簡化企業外貿企業基本信息及名錄登記和變更、現場報告、業務登記等業務程序。進一步簡化直接投資外匯管理,取消和調整部分直接投資外匯管理行政許可項目,改進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方式,進一步放寬境外放款管理,改進外商投資企業外匯資本金結匯管理。督促外匯指定銀行創新業務模式,增加外匯貿易融資品種,做大外匯貿易融資總量,滿足企業短期融資需求。引導企業合理利用出口收入存放境外政策,節約企業資金成本,提升企業資金運行效率。積極推動我市資本項下跨境人民幣業務開展,降低企業匯率風險。
三、優化對外貿易結構
7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積極開展貿易促進活動,鼓勵企業參加境內外重點展會,在展位費、人員費、運雜費等方面給予資金支持。在繼續支持企業在穩定歐美傳統市場的同時,積極開拓東盟、中東、非洲等新興市場,不斷優化出口市場結構。
8加快建設外貿基地、貿易平臺和國際營銷網絡。依托特色產業集聚區,培育外貿生產基地。培育一批基礎條件好輻射能力強的會展平臺、內外貿結合的商品市場平臺、電子商務平臺和進口促進平臺,鼓勵企業建立國際營銷網絡。
9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深入實施科技興貿和以質取勝戰略,擴大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的機電產品、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和節能環保產品出口。支持企業技術改造,提高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質量、檔次和附加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出口。
10積極擴大進口。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強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指導意見》,促進進出口協調發展。積極擴大進口,重點增加進口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以及與人民群眾密切相關的生活用品。
四、加大服務力度
11商務部門要加大服務、督導、調度力度。要充分發揮政府主管外貿進出口職能部門的作用,以幫助企業擴大出口做大做強為目標,重點圍繞組織參展開拓市場、擴大出口規模、優化出口產品結構、轉變增長方式、爭取上級政策項目資金扶持、加強調度服務、加大考核力度等方面做好工作,對重點企業在享受有關政策和資金扶持上予以優先安排。
12財政部門要加大對外經貿工作資金支持力度。參照我國加入WTO后中央、省財政及省內各設區市的經驗做法,建立市本級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200萬元,列入政府年度財政預算,并視我市經濟發展逐步增加。縣區要學習借鑒我省先進縣區經驗盡快制定切實可行的外經貿發展促進政策,建立縣級外經貿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外經貿工作支持力度。
13各相關部門要大力扶持外貿企業自營出口。海關、檢驗檢疫、國稅、外管等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大我市出口企業供外省出口轉自營出口和出口到海關特殊監管區轉本地出口工作推進力度,采取分類指導、上門服務等方式為企業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幫促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切實做好我市生產型出口企業自營出口工作。
14縣(區)要充分發揮出口主體作用。縣(區)承擔著全市外貿出口的主要任務,是完成全市出口目標任務的主體力量。各縣(區)政府(管委會)要高度重視外貿出口工作,建立起外貿出口目標考核體系,把外貿出口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每季度要召開會議就如何加快外貿出口發展進行專題研究。縣區主要領導要親自協調,分管領導要直接落實,咬定全年目標不放松,因地制宜采取強有力措施,確保完成全年外貿出口目標任務。在具體工作中,要開闊思路,多措并舉,既要抓好生產型企業自營出口工作,又要抓好流通企業出口工作;既要抓好重點企業出口工作,又要抓好中小企業出口工作;既要抓好已有出口業績企業出口工作,又要抓好潛力企業出口工作;既要抓好在本市注冊企業報關出口工作,又要抓好出口企業“兩轉”工作。
五、加強組織領導
15加強協調服務,強化目標考核。充分發揮全市進出口工作推進領導小組和縣區外貿促進服務機構的作用,加強同海關、檢驗檢疫、財政、稅務、商務等部門協作,進一步提高外經貿服務質量和水平。要將外貿出口作為全市開放型經濟發展年終考核的重要內容,對未完成外貿出口全年目標任務的,取消當年全市開放型經濟先進單位評選資格。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切實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落實好各項政策,促進全市外貿穩定增長。
2013年1月23日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