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涌
當前,我市正處于經濟發展爬坡期、全面小康攻堅期和經濟轉型升級關鍵期。市委、市政府提出要順應國際國內加快產業調整升級的形勢,以提升產業競爭力為核心,加快經濟轉型升級步伐,打造新余經濟發展升級版。在此背景下,渝水區工業產業升級需按照“穩中有為、穩中求進、穩中提質”的工作總基調,將新興產業和優勢產業作為新型工業發展的主攻方向,著力在產業升級、園區建設、創新驅動、項目帶動上下功夫,力促發展速度與質量效益同步跨越,做大總量與調優結構同步推進,全力以赴構建具有鮮明渝水特色的現代工業體系,打造渝水工業發展升級版。
(一)全力以赴推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發展水平
一是改造提升鋼鐵產業。做強做優特鋼、鋼鐵精深加工、機械加工和裝備制造產業,使鋼鐵產業由粗放式原材料、半產品供應向高端、終端成品產業轉型。支持使用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和中水回用技術,增強鋼鐵企業污水集中處理和循環利用能力,提升冶金渣等固體廢渣綜合利用水平,建設節能循環型鋼鐵產業。加快推進新鋼富余煤氣及電廠余熱利用,優化燃料結構,助推清潔生產。依托蒙吉鐵路“北煤南運”戰略運輸通道,抓好儲煤基地建設,積極發展煤化工業。以“兩項政策”為契機,引導、督促企業改進生產工藝、淘汰落后設備和產能。積極探索退出補償機制,強制性關閉一批“三高一低”落后企業。
二是做優做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將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調優產業結構、打造新經濟增長極,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舉措。大力引進新材料、電子信息、現代裝備制造、戶外照明、新能源和生物制藥等產業項目。加大光伏并網發電、光伏農業推廣運用力度,抓好瑞晶37兆瓦光伏發電、界水光伏生態農業項目建設,幫助光伏企業提振信心、恢復生產、走出困境。協調電動汽車上牌上路等政策盡早出臺,爭取江西正華第一批產品年底下線,帶動我區電動汽車產業發展。
三是培育發展現代服務業。優先發展現代金融、商貿物流、科技服務、信息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大力引進各類銀行在我區設立分支機構,促成建設村鎮銀行,做優做強五大融資平臺。加強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促進區擔保中心健康發展。創新抵押方式,規范發展民間資本,拓寬融資渠道。積極協助新鋼公司推進物流園建設。強力推進新余鋼材交易市場、青園農機城和五金機電模具城等專業市場發展。
(二)全力以赴加快園區建設,夯實發展基礎
一是抓園區建設。抓好袁河經開區國家級開發區爭取工作。抓好袁河經開區現代裝備制造園、下村工業基地、珠珊板橋工業園三大園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加快推進經開大道、縱一路、橫一路,洋津110KV變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抓好50萬平方標準廠房建設,解決鄉鎮(辦)項目落戶問題和土地高效利用問題。探索分割辦理土地使用證和房產證,為中小企業回購提供便利;引進商會、行業協會、中介產研機構,試點開展標準廠房招商引資及其運行管理。創新園區管理,探索“園中園”“園區托管”“飛地”共建等管理模式。
二是抓盤活資產。抓好閑置廠房、土地和設備招商工作。鼓勵企業通過兼并重組、收購、租賃等方式利用閑置土地、廠房和設備。完善落戶項目預留土地管理機制、企業退出補償機制,加快現有未征土地征地前的調研和協調工作,加快土地供地步伐、提高土地供地率。
三是抓特色創建。袁河經開區重點發展特鋼、機械加工和裝備制造業。下村工業基地重點發展鋰電產業,兼顧光電產品等高新產業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珠珊板橋工業園重點發展環境友好型產業,緩解袁河經開區項目落地難的現狀。
(三)全力以赴深化改革創新,優化發展質量
一是著力創新企業管理。突出創新驅動,引導應用“啞鈴型”現代企業管理模式,走出“家庭作坊”式經營和“大而全、小而全”粗放式發展模式,在產品研發、生產管理、市場拓展上下功夫,集中精力發展核心競爭力。
二是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推動創新要素資源向企業集聚,加快建立企業主導的產業技術研發體制機制。引導規模以上企業建立產品研發檢測機構、企業技術中心或工程中心。加快推進產學研對接長效機制,引導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對接企業需求進行科技研發,將科技成果放至我區孵化,著力構建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
三是全力創新工業化城鎮化融合發展機制。堅持以工業化帶動城鎮化,以城鎮化促進工業化,促進工業化城鎮化“雙輪驅動”融合發展。加強城鎮路網、管網、電網及科、教、文、衛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鎮服務功能和承載能力,促進產業和生產要素向城鎮集中,深入推進生產性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融合發展。充分發揮兩大工業園區主戰場作用,逐步完善產業鏈的同時,配套發展金融、信息、咨詢、餐飲、娛樂等現代服務業,將工業園區建成宜居宜業的花園式產業園區,促進“產城融合”發展。
(四)全力以赴強化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后勁
一是加強項目幫扶。完善項目推進機制,堅持定期督導和現場調度相結合,加大重點項目推進力度,確保重大項目早開工、早投產、早達標。努力破解項目落戶政策障礙,協助解決項目建設到生產經營遇到的各種難題。嚴厲打擊強裝強卸、強攬工程及干部不作為、亂作為等行為,營造和諧發展的外部環境。
二加強項目爭取。以“三項政策”及我區列入鄱陽湖生態經濟區規劃為契機,吃透國家、省、市各項政策,做實做細項目挖掘、編制、包裝及溝通協調等基礎性工作,抓好國家、省重大產業項目及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政策、資金爭取。全方位、多渠道爭取工業項目用地指標,緩解用地指標不足。
三是加強項目招引。緊盯利萊森瑪發電機、榮事達工業園等重大產業項目,確保項目落地。緊抓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的歷史性發展機遇,突出對接重點地區、重點企業和重點人才,充分發揮商會、行業協會、主管部門、中介產研機構、渝水籍創業人才等招商力量,大力引進重大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和符合產業政策的中小企業項目。鼓勵企業通過上市、增資擴股、兼并重組等方式,實現良好快速發展。抓好江浙滬和閩粵兩個區域駐外機構招商,著力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規范化管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項目預審和合同管理等各項工作。
(作者系渝水區人民政府副區長)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