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熠 楊鋮
六縣山水相依、人緣相近,具有巨大的合作潛力。做好六縣合作,既是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戰略部署,也是我們經濟結盟、產業互補、惠民利民的大好事。結合目前的情況,談幾點想法。
一、推進試驗區建設是全省優化區域發展格局的需要
一是打造全省新經濟增長極的需要。2016年,省委、省政府作出規劃建設贛西(新余)跨行政區轉型合作試驗區的重大部署,將其列入了省“十三五”規劃綱要。(現改名為新宜吉六縣試驗區),2017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又對其作了明確部署,目的是在不改變現有行政區劃,以經濟手段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新余(分宜縣、渝水區)與樟樹、上高、新干、峽江等縣市經濟協調發展,打造贛西區域雙向開放高地。2017年省委書記鹿心社同志強調試驗區要找準發展定位,提出具體的發展舉措和支持事項,然后全省統籌規劃,指導發展。通過跨行政區轉型合作的政策驅動、區域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市縣優勢互補協同互動,試驗區必將保持其良好發展態勢,成為全省新的經濟增長極。
二是穩定和壯大省級重點企業發展的需要。目前,試驗區內的一些重要基礎設施閑置浪費明顯。如新干、樟樹、峽江貨運碼頭由于轄區貨運量少而常年“吃不飽”。而新余境內企業尤其是新鋼公司的貨物運輸,由于新余與新干、樟樹、峽江碼頭道路不通或等級太低,只能舍近求遠走南昌港或九江港,加上新余火車站被降為三級站,貨運編組能力和運能顯著下降,導致物流成本每噸比沿海地區高150-200元。新余每年經新干外運鋼材達300萬噸,進口原材料1100萬噸,有效保證了新干物流產業發展的市場需要;每年上高縣的硅灰石,樟樹市的鹽礦大約有400個標準集裝箱貨物通過新余發往廈門港、寧波港。推進試驗區建設,既能極大減少區域內貨運碼頭的運力浪費,又能徹底改變新余不沿江達海的區位劣勢,為新鋼等企業就近水路運輸、降低運輸成本提供便利。
三是帶動區域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有效途徑。新余是全省工業化率、城鎮化率最高的設區市之一。從39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監測指標看,新余各項指標實現程度遠超標準值,只有單位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指數兩個指標實現程度較低。而新干、峽江等縣市資源環境指標實現程度富余較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方面的指標則欠缺不少。推進試驗區建設,能最大程度地發揮各自優勢,補齊各自短板,有利于提升區域整體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程度。
四是創新跨行政區發展體制機制的積極探索。試驗區建設,是在不改變現有行政區劃和隸屬關系情況下,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依托聯系更加緊密的經濟單元,探索區域中心城市如何輻射帶動縣域經濟實現融合協調發展,工業強市如何與傳統農業縣(區)之間實現優勢互補發展,為全省乃至全國跨行政區合作,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做法,將起到先行先試、示范帶動作用。
二、新宜吉六縣開展試驗區合作基礎扎實、潛力巨大
試驗區內交往頻繁,聯系緊密,已在邊際聯誼聯防、資源開發利用、商品貿易往來、特色農業發展、旅游經濟協作、河流生態保護等方面展開了初步合作。一是人緣相近。四縣市都與新余(分宜、渝水區)接壤,距離新余主城區均為60多公里。從歷史沿革看,試驗區各縣(市、區)曾先后同屬一個轄區,擁有共同的歷史傳承,相互往來密切,具有牢固的情感紐帶和廣泛的心理認同。統計數據表明,2000年以來,各縣、市(區)互遷人數已達5萬人以上。2017年四縣來我市就讀的學生近8千人;就業人數近2萬人;購房近5千套。二是道路相通。試驗區處于京九、浙贛鐵路的三角區,是高速公路的密集區、水路運輸的潛力區。區域內鐵路通車里程約250公里,高速公路300余公里,省道700余公里,省道石鎮線,連貫上高、新余、峽江三地;京九鐵路、昌贛高鐵、G105國道、贛江水道,縱跨樟樹、新干、峽江三地,“貨暢其流、人暢其行”的交通運輸網絡正越織越密。三是產業相關。區域內產業關聯度高,既有分工也有合作,富有轉型合作、配套發展基礎。從工業經濟看,樟樹、新余、新干、峽江四地的醫藥產業,樟樹與新干的鹽鹵化工產業,新余的光電信息與新干的燈飾照明,具有“抱團”做大做強的空間。新余鋼鐵產業鏈條完整,可為上高的機電、樟樹的機械五金制造、新干的機械機電、峽江的金屬制造提供充足的材料供應和有力的技術支撐。從農業產業看,試驗區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藥材、苧麻、油茶、生豬、水果、農產品加工基地,各地互為要素市場。我市羅坊循環農業在試驗區加快了推廣,全國農業能源現場會在我市渝水區召開。目前分宜縣苧麻紡織產業與上高縣苧麻種植產業互補,其苧麻種植已達3萬余畝;從三產發展看,公共服務呈區域一體之勢。金融票據服務、海關商檢服務也已延伸到周邊縣(市),形成了互惠互利、良性互動局面。跨縣域蒙山、百丈峰景區,新余的仙女湖和羅坊會議紀念館、樟樹的古海和閣皂山、新干青銅文化遺址、上高白云峰漂流等區域景點星羅棋布,串點成線,將有效解決各地因景點單一而產生的玩不能盡興、吃不能放心、住不能舒心等“客難留”問題。
三、未來合作方向
試驗區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既要考慮六縣合作的整體目標,更要突出重點,就下一步合作方向我提幾點建議。
(一)完善基礎設施,深化互聯互通。從四個方面推進。一是加快建設完善對接周邊縣域的交通連接樞紐,構建試驗區內、外環快速通道,實現道路交通網絡互聯互通,構建交通運輸樞紐。二是統籌規劃能源設施建設,把試驗區打造成江西重要能源保障基地。三是有效推進試驗區河流防洪治理工程、城市水系等水利基礎建設。四是打通試驗區內物流通道,推動流通現代化、規模化,提升服務能力,構建高效現代便捷的物流基地體系。
(二)優化產業結構,打造產業集群。從五個方面對結構進行調整。一是著力發展鋼鐵、新能源、光電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金屬家具、綠色食品、節能環保等優勢特色產業。二是成立區域合作產業聯盟,優化資源配置,深化專業分工,延伸產業鏈條,促進產業組團式承接和集群式發展。三是開展多種形式的“農批”、“農超”對接,打造綠色農產品供應示范基地,四是依托“互聯網+”為驅動,大力發展連鎖經營、倉儲超市、網上采購等新型流通模式,建設現代服務業先導區。五是充分挖掘與整合旅游資源,建立試驗區旅游圈共建發展。
(三)統籌民生資源,共享發展成果。從三個方面推進。一是發揮區域中心城市的資源優勢,促進公共服務均衡協調發展,實現公共服務惠民共享。二是協調試驗區內城鄉規劃,突出中心城市的輻射能力,統籌區域城鄉發展。三是成立跨界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聯防聯控工作協調小組,建立健全試驗區環保聯防聯控機制,推進生態文明同治共享。
(四)創新開放模式,深化開放合作。從三個方面予以推進。一是主動對接國家戰略,擴大經貿合作交流。二是實行招商聯動,做大做強聯合招商模式。三是加快建設陸路口岸作業區和電子口岸信息的大通關服務體系。
(作者單位:市發改委,市政府辦)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