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在全市城市社區推行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
余府辦發〔2018〕14號2018年3月23日
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市直各單位:
為貫徹落實《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實施意見》(贛府廳發〔2017〕55號)和省民政廳《關于加快推進全省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贛民發〔2017〕12號)精神,加快推進城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構建城鄉一體化的養老服務體系,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養老服務,切實保障困境老人的基本養老需求,經市九屆人民政府第37次常務會議研究同意,現就全市城市社區推行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為指導,按照“政府引導、部門支持、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總體思路,統一思想、整合資源,充分調動并發揮各級政府的引領作用、基層組織的支撐作用和政府購買服務的保障作用,探索建立制度完善、快捷便民、服務良好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模式,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不斷滿足老年人持續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
(二)基本原則
1.堅持政府引領與兜底保障相結合。各級政府要在政策扶持、市場準入、環境服務等方面發揮引領作用,同時要針對困難、高齡、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基本養老需求提供購買服務,發揮兜底保障作用。
2.堅持社會參與和市場運作相結合。進一步放開養老服務市場,積極引進社會資本參與居家和社區養老建設運營,走市場化運作之路。
3.堅持以點帶面與分步實施相結合。按照因地制宜和量力而行的要求,選擇老年人口居住較為集中且具有代表性的社區,先行試點、逐年推廣。
4.堅持重點保障與適度普惠相結合。重點保障低收入群體中失能半失能老人的養老需求,并作為政府購買服務的重點優先照顧方向。同時,兼顧低收入群體中的健康老人和高齡老人的養老需求,給予適度普惠。
5.堅持智慧養老與實體服務相結合。建立智慧養老網絡運行平臺,通過“線上線下”的運作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快捷方便的“菜單式”養老服務。同時,在有條件的社區建立社區保健、就餐、文化、娛樂等不同形式的“綜合實體體驗店”,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的養老服務,不斷提高養老服務品味和檔次。
二、總體目標和任務
通過引進社會力量先進的智慧養老手段和成熟的管理經驗,打造具有新余特色的社區居家養老板塊。2018年啟動智慧養老指揮平臺建設,在渝水區城北辦電工廠、仙來湖、長林及城南辦魁星路、新鋼辦鐵山5個社區先行試點,2018年底前完成25個社區智慧養老站點建設,2019年底前完成城市社區居家養老全覆蓋,2020年在鞏固完善提高的基礎上延伸到有條件的農村社區,實現城鄉養老無差別無縫對接,形成城鄉一體化養老服務格局。
三、政府購買服務補貼對象和補貼標準
(一)補貼對象
服務補貼按戶籍屬地化原則申請。凡持有新余市城市戶籍且長期居住在城區、年滿73周歲及以上的低收入群體、失能半失能老人、90周歲及以上高齡老人,享受政府購買服務補貼,具體如下:
1.73周歲及以上(含73周歲)城市分散供養特困老人、城市低保老人;
2.73周歲及以上(含73周歲)低收入家庭老人、失獨家庭老人及享受定期撫恤或定期生活補助的重點優撫對象。
3.90周歲及以上(含90周歲)的高齡老人。
4.73周歲及以上(含73周歲)經評估照料等級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
年齡計算方法:73周歲以上、90周歲以上是指在2018年1月1日前年滿73周歲或90周歲;低收入群體標準,本人月養老金或退休金低于城市低保保障標準的兩倍。
(二)補貼標準
服務補貼由養老服務補貼和專項護理補貼組成,以非現金的“服務券”形式兌換養老服務。
1.73周歲及以上城市分散供養特困老人、城市低保老人、低收入家庭老人、失獨家庭老人及享受定期撫恤或定期生活補助的重點優撫對象,按每人每月150元給予基本養老服務補貼,對其中的半失能老人和失能老人則分別按照每人每月200元和400元給予專項護理補貼。享受城市特困人員救助和城市低保救助的,仍按照原標準渠道予以發放。
2.90周歲及以上群體,按每人每月150元給予基本養老服務補貼。屬低收入的半失能老人和失能老人分別按照每人每月200元和400元給予專項護理補貼;屬非低收入的半失能老人和失能老人分別按照每人每月100元和200元給予專項護理補貼。享受高齡補貼的仍按照原標準渠道予以發放。
3.73周歲及以上非低收入群體中的半失能老人和失能老人,分別按照每人每月100元和200元給予專項護理補貼。
四、保障措施
(一)落實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政策。困難、高齡、失能、失獨老人需要各級政府的關心和社會的關愛,落實好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政策,是重要的民生民心工程。本著節儉和最需要幫助的原則,在嚴格控制標準和準確評估對象的基礎上,將政府購買服務補貼費用納入市、縣(區)財政預算。市財政與渝水區財政按5﹕5比例分擔政府購買養老服務補貼,其余按市、縣(區)3﹕7的比例分擔。
(二)解決好站點建設用房。整合資源,挖掘潛力,以利用閑置用房為主,解決社區站點平臺建設用房,滿足智慧居家養老功能需求。
(三)落實站點建設及運營補貼政策。站點建設經費:社會資本投資建設市級智慧養老指揮平臺,同時承擔全部居家養老服務站點裝修、配套養老設施費用,按每個站點20萬元的標準,市、縣(區)兩級財政按5﹕5比例分擔,采取以獎代補方式,經驗收后進行補貼。站點運營經費:市民政局、市財政局負責組織對正常運營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站點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按照政府購買服務對象每人每年100元的標準給予站點運營補貼,補貼資金通過市本級財政預算、申請上級項目資金和市級福彩公益金等途徑予以解決。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強領導,明確責任。成立由市政府常務副市長任組長,市直有關部門和縣(區)政府(管委會)為成員的新余市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具體名單見附件)。市民政局負責全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牽頭抓總工作;發改部門要積極爭取居家和社區養老項目政策支持;商務部門要整合養老補貼經費支持發展居家養老服務;財政部門要做好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資金保障工作,將所需資金列入本級財政預算;財政、民政等部門要加強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的監督管理,確保政府購買養老服務資金規范使用,自覺接受社會監督;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要積極協調保障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用房及相關設施;衛生計生部門要積極推進社區醫療衛生機構與居家養老服務的融合發展,為社區高齡、重病、失能半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定期體檢、上門巡診等醫療服務,建立老年人健康檔案;國土、規劃、建設、房管等部門要落實新建住宅小區配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設施政策??h(區)政府(管委會)務必高度重視此項工作,成立相應工作機構,明確專人負責,形成全市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二)強化督導,全面推進。各級各有關部門嚴格按照目標要求、工作部署,緊扣時間節點任務,加強工作督導,發現問題,及時整改,確保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工作全面推進。各級政府要建立考核獎懲機制,將居家和社區養老納入民生工程和政府實事考核內容。
(三)加大宣傳,營造氛圍。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加大宣傳力度,樹立正面典型,營造全社會尊老敬老助老的濃厚氛圍。
附件:新余市推進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工作領導小組(略)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