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新余市加快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
余府辦發〔2018〕65號 2018年11月27日
各縣(區)人民政府、管委會,市政府有關部門,市直有關單位:
經市九屆人民政府第54次常務會議研究同意,現將《新余市加快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方案》印發,請抓緊組織實施。
新余市加快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方案
為加快推進我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的整治工作,根據江西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加快全省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的通知》(贛建城〔2018〕13號)、《關于印發全省2018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贛建城〔2018〕56號)精神,結合“河長制”和“水十條”的有關工作要求,和已納入了“全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監管平臺”的我市建成區2處黑臭水體的整治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原則
(一)生態改善,環境提升。科學識別建成區黑臭水體的形成機理與特征,針對建成區水體黑臭的成因和區域環境,結合污染源和水系分布、補水來源等情況,綜合應用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等措施,修復水生態系統,提升水體自然凈化能力,實現城市水生態環境持續修復改善。
(二)明確目標,部門聯動。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制定我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目標、實施方案和工作計劃,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體,改善人居環境。明確職責分工,堅持部門聯動,強化全過程監管。
(三)標本兼治,重在治本。按照消除黑臭水體目標任務要求,再次對水體水質水量、排水管現狀、排污口、岸帶垃圾堆放點等面源、點源、內源情況進行全面排查治理,堅持區域連片治理、上下游協同治理、水岸同步治理。
(四)成效可靠,長效管理。全面落實“河長制”,各相關責任單位要切實履行責任,加強組織協調,強化執法檢查,完善政策體系,鼓勵多渠道融資,健全水體日常監測、維護機制,建立水體水質監測、預警機制。
(五)群眾滿意,公眾參與。暢通黑臭水體整治信息公開渠道,鼓勵公眾參與、接受社會監督。黑臭水體整治完工后,及時進行效果評估,提升群眾滿意度。
二、目標要求
(一)整治目標。
2018年12月底前,開展全面排查,進一步核清底數,摸清根源,建立黑臭水體檔案,實時向社會公布;2018年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80%,2019年基本消除黑臭水體;2020年黑臭水體消除,水質改善、達標銷號。
(二)實施要求。
1.開展全面排查。按屬地管理原則,各區政府(管委會)再次對建成區內水體水質水量、排水管現狀、排污口、岸邊垃圾堆放點等面源、點源、內源情況進行認真全面排查,對摸排發現有黑臭水體要立即納入水污染防治計劃,認真組織實施和整治。(牽頭單位:市水務局,責任單位:市環保局、市城管局、渝水區、高新區、仙女湖區,完成時限:2018年12月底)
2.深化整治方案。對建成區2處黑臭水體,要遵循治污規律,按照“控源截污、內源治理、活水循環、生態修復”的基本技術路線,從實際出發,進一步深化黑臭水體整治方案。整治方案包括形成黑臭的成因、明確具體目標、重點任務、詳細的整治措施和實施周期、長效管理等內容。整治方案須經專家論證。(牽頭單位:市城管局,責任單位:市水務局、市環保局、市住建委,完成時限:2018年12月底)
3.加快工程實施。對建成區2處黑臭水體加快工程措施整治,采取控源截污納管、垃圾打撈清理、淤泥清淤疏浚、生物凈化修復等工程技術措施,嚴格按年度目標進度實施整治。(牽頭單位:市城管局,責任單位:市農業局、渝水區、高新區、仙女湖區,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
4.加強水質監測。按黑臭水體治理牽頭部門函告要求做好已完成整治的黑臭水體、或舉報的疑似黑臭水體水質監測工作。(牽頭單位:市環保局,責任單位:市城管局、市住建委、市水務局,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
5.強化長效管理。全面落實河長制,河長要切實履行責任,加強組織協調,明確水體養護單位及其職責,強化執法檢查、巡河檢查,建立定期水質監測和養護制度,確保黑臭水體整治效果的長效保持。(牽頭單位:市城管局,責任單位:市水務局、渝水區、高新區、仙女湖區,完成時限:2019年12月底)
三、部門職責及分工
各區政府(管委會):具體負責建成區本轄區內黑臭水體的排查、整治方案編制、整治工程實施、整治效果委托評估等工作;并建立落實日常監管、清撈養護的長效機制。
市住建委:會同市城管局、市環保局、市水務局等部門制定新余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工作方案,牽頭、協調與調度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推進工作,并及時收集相關推進信息報送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和市人民政府。
市環保局:牽頭組織關閉、取締非法排污企業;做好城市黑臭水體的水質監測工作。
市城管局:負責建成區2處黑臭水體整治方案的優化完善工作,負責建成區2處黑臭水體整治水域范圍內垃圾清理、底泥清運工作;建立建成區2處黑臭水體落實日常監管、清撈養護的長效機制。
市水務局:負責提供建成區內水體清單、水文條件和沿江沿河排口情況,負責建成區黑臭水體河長制的人員確定并向社會公示。
市財政局:統籌安排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資金;規范實施PPP模式。
市發改委:負責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工程立項等審批工作;負責爭取上級部門黑臭水體專項資金補助的申報。
市農業局:由市農業局牽頭,市城管局配合協調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水域范圍內畜禽養殖污染的控制、治理與搬遷工作。
市國土資源局:負責協助提供黑臭水體相關水體地理坐標信息;配合做好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工程涉及的國土手續辦理。
市規劃局:負責協助提供相關城市規劃資料;配合做好黑臭水體整治工程涉及的規劃手續辦理。
四、實施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成立新余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領導小組,由副市長徐文泊任組長,市政府分管副秘書長、市住建委、市城管局、市環保局、市水務局主要負責同志任副組長,市住建委、市城管局、市環保局、市水務局、市財政局、市規劃局、市國土資源局、市發改委、市農業局、各區政府(管委會)等相關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市住建委,由市住建委分管負責同志任辦公室主任,具體負責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的牽頭協調、工作推進、督查考核和總結通報等日常工作。
(二)完善制度體系。按照總體整治目標,完善相關管理辦法,制定長效維護監測機制;結合“河長制”,明確轄區黑臭水體整治相關負責人;要針對轄區各黑臭水體,制定切實可行的整治方案;同時,要讓公眾參與到黑臭水的長效監測、監管上來。
(三)強化資金保障。在安排財政預算時要將黑臭水體整治建設資金列為保障重點;同時,結合實際創新投融資模式,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城市黑臭水體治理。
(四)深入宣傳培訓。各有關部門要廣泛宣傳黑臭水體整治工作的重要意義和政策措施,營造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黑臭水體整治的良好氛圍;要結合工作實際,做好黑臭水體整治的技術服務,組織開展專業技術知識培訓,提升從業人員業務素質和能力。
(五)嚴格考核問責。市委、市政府將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完成情況納入對各區政府、管委會和市直有關部門的績效考核內容,對未按時完成目標任務的責任單位和個人實施問責。由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制定、下發黑臭水體整治工作考核辦法及日常督導、調度、考核工作,并將考核結果納入“河長制”和“水十條”對黑臭水體的考核指標。
附件:新余市建城區黑臭水體整治責任分工表
附件
新余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整治責任分工表
|
序號
|
工作內容
|
牽頭單位
|
責任單位
|
完成時限
|
備注
|
|
1
|
開展全面排查。對建成區內水體水質排水管現狀、排污口、岸邊垃圾堆放點等面源、點源、內源情況全面排查;對摸排發現有黑臭水體要立即納入水污染防治計劃,認真組織實施和整治。
|
市水務局
|
市環保局、市城管局、渝水區、高新區、仙女湖區
|
2018年
12月底
|
|
|
2
|
深化整治方案。對城區廖家江、貫早江黑臭水體進一步深化完善整治實施方案并經專家論證后向社會公示。
|
市城管局
|
市水務局、市環保局、市住建委
|
2018年
12月底
|
|
|
3
|
加快工程報建手續。加快工程的立項、可研、國土、規劃、資金等報建手續審批。
|
市城管局
|
市發改委、市國土局、市規劃局、市財政局
|
2019年
3月底
|
|
|
4
|
加快工程實施。對廖家江、貫早江黑臭水體加快工程措施整治。
|
市城管局
|
市投控集團
|
2019年
12月底
|
|
|
5
|
加強水域范圍內畜禽養殖污染的控制、治理與搬遷工作。
|
市農業局
|
市城管局、渝水區、高新區、仙女湖區
|
2019年
12月底
|
|
|
6
|
加強水質監測。按黑臭水體治理牽頭部門函告要求做好已完成整治的黑臭水體、或舉報的疑似黑臭水體水質監測工作。
|
市環保局
|
市城管局、市住建委、市水務局
|
2019年
12月底
|
|
|
7
|
強化長效管理。主城區全面落實河長制,明確黑臭水體河長制的人員并向社會公示;建立水體日常監管、清撈養護的長效機制。
|
市城管局
|
市水務局、渝水區、高新區、仙女湖區
|
2019年
12月底
|
|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