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禾根
近年來,市政府辦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系列決策部署,不斷加大脫貧攻堅工作力度,全力做好貧困村羅坊鎮大港亭村委掛點幫扶,配合羅坊鎮推進脫貧攻堅工作,做到了精準施策、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下一步,市政府辦幫扶將轉入鄉村振興工作。為此,對羅坊鎮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工作進行了調研,具體情況如下。
一、主要工作做法
羅坊鎮全鎮建檔立卡貧困戶930戶2008人,低保戶452戶687人,特困戶113戶127人,已經全部實現脫貧。其主要工作做法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抓好問題整改
羅坊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專項巡視回頭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檢視問題、2019年成效考核指出問題安排部署,由主要領導掛帥,全鎮上下聯動,合力推進整改工作。轄區內各村委根據實際情況,主動、全面認領問題,保證問題不錯領,不漏領,村委認領問題平均在13個以上。羅坊鎮全鎮共認領三項整改問題37個,制定措施62條,其中中央脫貧攻堅專項巡視“回頭看”反饋意見問題認領21個問題,制定措施37條,銷號問題21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檢視問題認領4個,制定措施7條,銷號問題4個;2019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指出問題認領12個,制定措施18條,銷號問題12個。
(二)強化產業帶動,提升致富能力
一是扶貧產業開花結果。竹山村工廠化養魚項目克服疫情不利影響,快速推進項目建設,2020年12月生產上市,產生較好經濟效益;投入199萬元參與建設鈺羚黑山羊扶貧產業基地2棟新羊舍,幫助基地擴大存欄規模至2000余頭,每年可獲得扶貧收益近20萬元;大港亭、長隴兩個村的香菇大棚相繼建成投產,為各村增加10余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并吸納貧困戶務工,有效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邦甫、水東、院前等10余個村新建果凍橙、蔬菜等經濟作物大棚,有力地帶動了貧困戶享受產業發展的紅利。二是致富帶頭人選優配強。全鎮34個行政村全部按照要求遴選出致富帶頭人,并開展工作。如竹山村5名致富帶頭人創辦了工廠化養魚基地,每年可向村委支付租金10余萬,直接帶動80余名貧困人口增收1000元以上,長隴村致富帶頭人承包香菇大棚,吸納了8名貧困戶務工,彭家村致富帶頭人建立蔬菜基地,吸納40余戶貧困戶入股,每年發放分紅。三是搭建消費扶貧平臺。申請扶貧產品經營主體11個,扶貧產品21個,價值總量2854萬元,帶動貧困人口880人增收。2020年通過電商平臺和自主銷售扶貧產品238.3萬元。通過機關工會購買7.5萬元扶貧產品,機關食堂購買扶貧產品14.66萬。羅坊鎮28個村委在羅坊鎮錦園開展扶貧產品展銷。羅坊鎮黃花堎村委新余市想民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和高磡高磡新余市沙江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參加下保村扶貧產品展銷會。2020年5月,高磡村沙江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黃花堎村想民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湖頭村荷之韻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為家鄉帶貨;9月29日—10月3日,荷之韻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在南昌市紅谷灘新區鳳凰洲參加江西省扶貧產品展銷會,展出湖頭蓮、滄荷茶、滄蓮芯等產品受到客商廣泛關注。四是促進就業增加收入。開發扶貧專崗53人,區級購買公益性崗位54人,鎮級開發53個公益性崗位,為每個參與公益性崗位的貧困戶月均增收400元。安排有就業培訓意愿人員3名進行家政技能培訓。參加羅坊鎮高磡村委龍蝦養殖培訓26人。參加電焊工技能培訓1人,并取得相關技能證書。精準幫扶未就業的貧困勞動力,及時再就業18人。建設扶貧車間1個,共吸納了貧困勞動力就業人數10人。
(三)強化保障兜底,確保脫貧成效
一是加強設施扶貧。實施了長隴、竹山、大港亭三個貧困村基礎設施項目12個,總計資金157.6萬元;在15個村委實施了產業扶貧項目17個,資金917萬元,預計每年收益91.7萬元。改造四類人員危房4戶,其中貧困戶1戶,補助資金2.2萬元。申報人居環境改善項目258戶,總計申報金額36.02萬元,其中修建廁所39個,入戶便道431.5米,房前屋后水溝216.7米,墻面粉刷3198.7平方米,地面硬化1008.18平方米,自來水入戶52戶,解決了258戶貧困戶生活環境差的問題。利用商會捐贈的12.7萬元,為貧困戶購買衣柜、櫥柜、床等生活必需品。二是加強健康扶貧。嚴格落實貧困人口住院“先診療、后付費”和“一站式”結算等政策服務,確保貧困人口縣域內住院報銷比例穩定在90%以上。2020年以來全鎮貧困戶住院共計300人次,醫療費總額285.12萬元,報銷金額258.67萬元,住院報銷比例90.72%;代繳了醫療保險費用931戶貧困戶2021人;辦理了慢性病卡114張,其中貧困戶105張,邊緣戶9張;強化了家庭醫生隨訪和貧困戶健康體檢的服務,確保健康扶貧政策落實到位。三是加強教育扶貧。2020年春季享受教育扶貧345人,補助金額29.96萬元。2020年春雨露計劃補助49人,補助金額7.65萬元。加大控輟保學力度,定期開展教育與扶貧數據比對銜接,全面核查動態跟蹤貧困戶子女受教育狀況,確保不讓一名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學生失學輟學。四是加強保障扶貧。通過產業幫扶2戶2人,就業幫扶34戶65人,綜合保障10戶19人,納入曉康驛站獎勵機制59戶120人。落實特困供養貧困戶政策113戶127人,低保戶557戶877人,享受殘疾人兩項補貼364人,享受高齡補貼105人。嚴格落實返貧監測及邊緣戶幫扶工作,加強邊緣戶監管,安排干部結對幫扶。申報防貧保21起,總計申報金額11.08萬元,為11戶貧困戶及9戶易致貧戶提供了醫療保障,為1戶貧困戶提供災害補助。
二、存在的問題
(一)扶貧產業發展存在市場風險。羅坊鎮扶貧產業主要集中農產品類,經濟收入容易受到市場價格波動影響,例如彭家洲村的皇菊產業,市場上類似產品較多,當該類產品大量上市,產品價格下降減少脫貧人員經濟收入。同時,脫貧人員剛剛脫貧,承受市場壓力能力較弱,一旦收入減少極易影響該產業后續發展。
(二)扶貧致富內生動力仍顯不足。個別貧困群眾通過政策扶持脫貧,但主動致富意愿不強,過度依賴幫扶政策,自身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不高,個別貧困群眾依然存在“等靠要”思想,一旦脫離扶貧政策,極可能出現返貧情況。
三、工作建議
(一)繼續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統籌安排各類建設資金,重點加強對鄉村交通、水利、通訊、電力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著力改善鄉村群眾生存和發展條件。
(二)推動建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體系,立足自身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的產業項目,扶持鄉村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加大金融、土地等政策的傾斜力度,依法加快審批進程,保障鄉村振興項目及時立項推進。
(三)引導特色農產品走品牌化、高端化的發展道路,避免產業扶貧的同質化、短期化和低端化傾向,推動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貧困戶聯動發展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貧困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四)進一步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深入推進扶貧扶志行動。對自力更生、帶頭致富的人員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形成正向激勵作用;對尚有勞動能力卻無所作為的群眾著力引導其增強致富能動性,因戶施策教育懲戒,杜絕不良導向。
(作者系市政府辦公室四級調研員)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