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市經濟運行穩中有進,財政收入實現高質量“開門紅”,取得了三個“第一”。分別是:全市財政總收入完成45.6億元,同比增長16.8%,增速列全省第一;全市財政總收入中稅收占比92.5%,財政總收入質量列全省第一;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中稅收占比85.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質量列全省第一。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貫徹新發展理念,全力扶持主導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動產業項目落地,持續深入優化營商環境,全市財政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為財政收入的高質量增長打下了堅實基礎。
企業是財政之基,實體經濟是稅收增長的基礎,全市財稅部門充分發揮職能,積極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充分運用財政政策幫助企業融化“市場的冰山”、削低“融資的高山”、跨越“轉型的火山”。
為企業降壓減負,振奮企業發展的信心,融化“市場的冰山”。一方面千方百計落實好減稅降費工作,2018年全市減免企業稅收23億元,相比2017年增加8.91億元,增長63.1%,減稅力度大幅度提升,落實好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優惠、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減免了企業所得稅8.65億元。另一方面深入推進“放管服”等各項改革,全面實施和完善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制度,清理出停征行政事業性收費項目2項、降低政府性基金征收標準項目2項。全市市場主體活躍度提升,2018年新增市場主體16850戶,新增注冊資本692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比上年減少10%。
為企業疏通“血脈”,增強企業克難的決心,削低“融資的高山”。2018年支持金融資本市場減稅2.44億元,積極支持金融業發展,優化金融環境,及時兌現金融機構支持地方經濟發展考核獎勵辦法,引導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支持企業拓寬直接融資通道,出臺實施企業上市“三年行動”計劃,積極進行獎補兌現,有效減輕前期企業財務壓力,沃格光電在上交所成功上市,贛鋒鋰業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全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改進融資支持機制、完善應急轉貸機制、推進政府性融資擔保體系建設,利用財政資金6.7億元分別設立還貸周轉金和融資擔保資金,就撬動各類金融機構貸款49.2億元,放大了7.3倍。
為企業排憂解難,激發企業轉型的雄心,跨越“轉型的火山”。堅持出“干貨”,見“真金”,加強對企業轉型發展、創新發展方面的政策支持、資金供給和人才支撐,全面落實支持新鋼跨越發展30條措施、支持鋰電產業發展30條和人才30條措施。籌集資金設立產業發展基金,用于支持新鋼低碳產業園建設和鋰電產業轉型升級。2018年,我市工業經濟發展良好,制造業成為貢獻稅收最多的行業,占比高達32.4%,也詮釋了我市“工業強市”的發展定位。瞄準鋼鐵、鋰電、新能源等重點產業發展需要,集聚產業發展人才,大幅提高我市人才發展專項資金,幫助企業解決人才引進難問題,為我市工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
此外,全市財稅部門創新舉措,以涉稅綜合治稅信息平臺為載體,全面落實全面推行《征管規范(2.0版)》,基于大數據平臺技術,提升稅收數據管理能力。通過有針對性的開展重點行業的稅收監控管理和加強檢查稽查等工作,共查補入庫稅款5.7億元。
下一步,全市財稅部門將進一步做好從更高層次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以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為統領,認真落實好降低增值稅稅率、實施增值稅留抵稅款退稅制度、實施小微企業普惠性稅收免除政策,精準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認真落實好個人所得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努力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