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值年末,翻開分宜縣工業成績單,一組組數據格外搶眼。
2020年,面對疫情沖擊和經濟下行的“雙重壓力”,分宜縣率先在全市實現復工復產率100%,產能恢復率100%。1~10月,完成規上工業營業收入119億元,同比增長16.9%。完成工業總產值121.3億元,同比增長16.5%。完成工業增加值23.4億元,增速7.2%。截至目前,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8家。
八屆市委換屆以來,分宜縣圍繞市委確定的“工小美”戰略部署,堅定“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緊盯高質量發展目標,優環境、抓項目、促集群、強創新,以善謀的智慧、敢為的勇氣、實干的擔當,匯聚起轉型發展的強大力量,譜寫了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工業大變樣的新篇章。
打造特色產業名片推進產業集群發展
分宜縣主動調整產業結構,做大做強優勢產業,初步形成了以麻紡、鋰電新材料、光電信息、裝備制造四大產業為主導的工業發展格局,出臺《分宜縣加快推進工業企業“擴量升級、提質增效”工作實施方案》《支持麻紡產業、光電信息產業發展十六條措施》等系列政策,強化龍頭企業帶動,推進強鏈補鏈壯鏈,加快產業集群發展。
圍繞打造全國麻紡產業示范基地,分宜縣推動產業研發、產業集散、產業承接、產業銷售、產業綜合、麻博會合作交流等“六大平臺”建設,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并迅速崛起成為江西省重點發展的二十個產業集群之一。目前,全縣共有麻紡企業80家,其中規上企業24家。1~10月,規上麻紡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5.2%。連續兩年成功舉辦江西國際麻紡博覽會,今年吸引參展參會企業500余家,簽約項目15個、投資額52.2億元。
圍繞打造“全球鋰電高地”,以《促進贛鋒雅保龍頭拉動、打造全球鋰電高地三十條措施》為綱,搶抓機遇、盤活存量,招大引強、靠大聯強,不斷完善產業鏈配套。目前,全縣共有規上新材料企業20家。江西雅保鋰業有限公司目前已形成3.5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生產能力,成為全球最大的電池級氫氧化鋰生產基地。
分宜縣光電信息產業近年來發展迅速,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科技含量不斷提升,產品從簡單來料加工升級為自主研發和生產銷售。1~10月,規上光電信息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9.5%。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加快,傳統裝備制造企業實現了由單一的機械零配件生產到整機制造的企業集團蛻變。1~10月,全縣規上裝備制造產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4.3%。
深入推進園區“三年倍增”行動。“十三五”期間,園區盤活閑置土地約1850畝,盤活閑置廠房約25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建設約37.5萬平方米,供地面積約781畝。上半年,在全省開發區爭先創優綜合考評中,園區綜合考核排位前移32位。
強化項目支撐帶動增強工業發展后勁
分宜縣牢固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堅持大干項目、干大項目,把項目建設作為推動工業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十三五”期間,全縣實施重點工業項目175個,完成工業投資157.5億元。2020年,全縣重點工業項目共41個,1-10月,完成重點工業項目投資32.1億元,完成工業投資60.21億元。
緊盯“5020”等引領性、帶動性項目,加強跟蹤服務,推動項目落地見效。總投資50億元的國電投分宜電廠2×66萬千瓦機組擴建項目如期建成投產,創造了三“最”:即工藝全世界最先進、施工工期最短、運行效能最好。總投資20億元的分宜海螺無機非金屬項目取得顯著進展,總投資30億元的恩達“退城進園”搬遷擴能項目穩步推進,總投資20億元的盛泰光學年產6000萬顆高端攝像頭模組項目主體建設計劃2021年2月底完工。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點燃轉型升級引擎
分宜縣全面落實省科技創新驅動“5511”工程和市創新驅動“3315”工程,不斷完善創新平臺建設,在人才引培、資源整合等方面狠下功夫。目前,全縣擁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6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33家,省級工業設計中心2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家,省級科技協同創新團隊1個,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家,市級工業設計中心5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8家,市級科技協同創新團隊3個。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2019年,R&D經費支出占GDP比重2%。2020年1-10月,R&D經費投入1.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66.46%。深入實施省技改三年行動計劃,提升企業智能制造水平。1-10月,完成工業技改投資41.8億元,增速達83.5%,全縣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為69.5%。
加快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成立工業互聯網實驗室,助推企業信息化發展改造升級。目前,全縣“企業上云”數量30余家,盛泰光學、驅動橋廠、雙林尚林服飾、麗明紡織等通過國家“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盛泰光學、景潤服飾正積極打造“數字車間”項目。
實施企業精準幫扶打造“四最”營商環境
分宜縣厚植“營商”沃土,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以企業需求為目標,以企業問題為導向,在精準服務上下功夫,在紓難解困上出實招。建立重大在談項目、重點項目建設、精準幫扶聯系企業“三位一體”調度機制,每季度召開調度會解決項目和企業具體問題。按照“政不擾企、企需必應”原則,創新開展“鈐企夜訪”活動,暢通政企交流平臺,傾聽意見建議,幫助企業解決難題。今年疫情期間,制定出臺有關政策,落實“企業特派員”掛點幫扶制度,選派一批特派員做好企業幫扶。
優化政務服務水平,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實現58個單位506項政務服務事項“一張網”辦理,共梳理出“一次不跑”“只跑一次”政務服務事項共計1161項,占依申請辦理事項數量比例達到98.6%。全力打造“贛服通”升級版,全面開展政務服務“好差評”,暢通12345政府服務熱線,推動各項改革事項全面落地落實。
深入推進降成本優環境專項行動,清理政府部門及所屬機構和大型國有企業拖欠民營中小企業賬款。目前,全縣拖欠民營企業、中小企業賬款已全部清償,清償進度100%。嚴格落實中央各項減稅降費政策,廣泛開展政策宣傳輔導,確保政策措施直達企業,讓企業“輕裝上陣”。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