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從全省“五型”政府建設示范創建現場會上傳來喜訊,分宜縣被評為全省首批“五型”政府建設示范縣。榮譽的背后,是該縣增強政府理解力、執行力、創造力、公信力,建設“五型”政府,抓實“六穩”“六保”,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辛勤汗水。
上下齊心,硬核推進“五型政府”建設
將“五型”政府建設貫穿政府工作全過程、各環節,做到思想上高度統一、行動上堅決貫徹。采取召開縣政府黨組會議、縣政府常務會議等專題會議形式,第一時間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貫徹落實省政府關于“五型”政府建設要求,把全縣上下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上來。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牢牢把疫情防控抓在手上,第一時間取消大型活動,啟動一級應急響應,推出一系列硬核措施,創新“小區值日生”“縣城織錦人”做法,構建起聯防聯控、群防群治嚴密防線,贏得了疫情防控階段性勝利。
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以來,圍繞“大干紅五月、奮力雙過半”“提振精氣神、聚力大變樣”等主題,先后開展12期“仙女湖夜話之鈐企夜訪”活動,縣領導帶頭訪企業、紓困難、提信心。舉辦全縣科級干部精神狀態大變樣培訓班,激勵參訓科級干部甘當“股長”、樂當辦事員,著力破解“老辦法不管用、新辦法不會用、硬辦法不敢用、軟辦法不頂用”瓶頸,同心共繪“分外宜人地、天工開物城”新時代畫卷。
創新舉措,全力打造“四最”營商環境
著力激活市場活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全力打造“四最”營商環境。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縣本級取消(調整)137項證明事項,下放首批89項審批服務執法權限至鄉鎮(街道),社區開具證明事項從46項精簡為16項。大力推行“掌上辦”“網上辦”,89項高頻事項實現“贛服通”掌上辦理,依申請類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100%。全面推行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暢通12345政府服務熱線,實行掌上問政,政務服務水平全面提升。推行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審批申報材料減少1/3,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時間壓縮40%,政府投資項目時間壓縮50%;設立惠企政策兌換窗口,43項惠企政策兌現實現“一站式”服務。
扎實開展項目建設提速年活動,創新建立重大在談項目、重點建設項目、企業精準幫扶“三位一體”調度機制,由縣領導對重大項目、重點企業進行“一對一”掛點幫扶,并選派46名特派員,重點在企業疫情防控物資保障、用工、融資續貸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全縣企業迅速實現復工復產,投資50億元的分宜電廠2臺66萬千瓦機組擴建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建成并投產。
創新“屏對屏”云招商模式,實行“紅黃黑”牌通報制度,每季度進行排名通報,形成你追我趕、搶抓招商的濃厚氛圍,共簽約項目53個,簽約金額168.36億元,億元以上項目27個。嚴格落實“鏈長制”,出臺支持園區高質量發展20條措施,在麻紡、鋰電新材料、光電信息、裝備制造四大產業發展上持續發力,全縣新增入規工業企業27家,工業增加值增速達7.2%。
務求實效,著力提升民生福祉
堅持以民為本、為民務實的理念,集中精力解決好了一批民生事項,確保發展紅利惠及全縣人民。堅持扶貧與扶志并舉,曉康驛站得到國務院扶貧辦高度認可;因地制宜發展扶貧產業,建立貧困戶與四大農業主導產業“1+N”利益鏈接機制,總投入9043.5萬元用于支持382個扶貧產業發展,輻射帶動貧困人口6644人,9個“十三五”省級貧困村全部退出,確保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打造“黨建+頤養之家”升級版,讓農村老人生活有照料、情感有交流、精神有慰藉,已建成頤養之家190家,入家老人2430人。
2019年實施了9個棚改項目共計3601戶最大規模棚改工程,今年又對政法巷、文教巷以及分宜鎮城中村、芳山林場進行棚改,打通了歷時11年之久的鈐山西路“堵心路”、拆除了橫堵分宜五中校區長達8年的“堵心樓”,其中政法巷、文教巷兩個棚改項目,僅20余天便超額完成省定目標簽約任務,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創出了“分宜速度”,解決了一大批群眾“住房難”“出行難”問題,贏得了群眾好評。投資6.5億元的省道S222改建及分宜互通移位工程全面通車,為融入新宜吉級轉型合作示范區以及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打下堅實基礎。投入1.5億元改善辦學條件,新增學位6510個,新增教師588名,調整村級教學點10所,大校額、大班額現象進一步緩解;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數占比提升至58.6%。
近年來,分宜縣以“五型”政府建設為統領,推動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取得明顯成績,榮獲“全省高質量發展考核工作先進縣、全省第三屆營商環境優化縣、連續兩屆全省開放型經濟綜合先進縣、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等榮譽稱號,脫貧攻堅工作連續兩年在全省成效考核中取得“好”等次,等等。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