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早繪藍圖,聚力開新局。立足新起點,渝水區將緊緊圍繞新余“工小美”戰略定位,著力打造產業轉型、內陸開放、城鄉融合、改革先行“四個示范區”,奮力建設新時代富裕美麗幸福現代化渝水,為再鑄新時代新余“工小美”新輝煌扛起渝水擔當、作出渝水貢獻。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打造產業轉型示范區。以鋼鐵為首位產業,以光電信息、非金屬新材料為主導產業,以醫藥健康、消防器材、裝備制造等產業為特色產業,大力構建“1+2+N”現代化工業體系,全力奪取全省高質量發展(科學發展)考核先進地區“八連冠”目標。加快培育龍頭型高精尖型上市型產業項目,引進一批好項目大項目,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施研發投入攻堅行動,加強與國內著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立足長三角經濟服務中心探索域外“人才高地”。加快物聯渝水、智聯渝水建設步伐,賦能傳統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以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區為動力,加快培育新消費模式,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
深化區域開放合作,打造內陸開放示范區。搶抓江西打造內陸開放型經濟實驗區機遇,搶占全省縣(區)級內陸開放的制高點,推動新一輪跨越式發展。聚焦渝水區產業基礎和規模效應,主動對接“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區域,開展多領域合作,打造新宜吉六縣行政區轉型合作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持續探索“產業基金+實體經濟招商”和“雙飛地經濟”新模式,提升經濟開放水平。實施鑄鏈強鏈引鏈補鏈工程,在完善配套設施建設的同時提升“軟”服務水平,優化發展環境。
統籌城鄉融合發展,打造城鄉融合示范區。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壓減淘汰落后產能,探索“N2N”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發展生態工業、生態旅游、生態農業。以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為抓手,以全國鄉村治理體系建設試點縣(區)為動力,大力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關注民生熱點難點,全面落實各項惠民政策,推進剩余5個棚改項目簽約“清零”,分階段推進老舊小區、老舊街區改造,有序推進集鎮道路、管網、線纜、農貿市場等設施改造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覆蓋率提升至90%以上,不斷提高城鄉品質。
突出創新驅動引領,打造改革先行示范區。以省級行政綜合試點縣(區)為契機,以“五型政府”建設為目標,縱深推進“放管服”改革,打造具有渝水特色的“渝快辦”品牌。加快區擔保中心、國有資產清理整合、城投等國資國企改革步伐,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整合財政政策和各類信貸擔保資源,推進金融政策、金融產品、擔保方式創新,緩解企業“貸款難”。抓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后續工作,進一步規范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因村施策發展村級物業經濟和混合經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