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余市應急管理局關于市政協十屆五次會議第018號提案答復的函
晏武增委員:
您在市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支持和幫助我市非煤礦山企業走出困境的建議》收悉。提案指出我市非煤礦山企業當前面臨三個主要問題:一是礦產品市場需求下降,二是營商環境面臨挑戰,三是企業內部管理不到位。針對這三個主要問題提出四項建議:一是重組優化產業結構,二是建立新型政企關系,三是實施相關獎勵政策,四是推動技術創新和綜合治理。針對以上問題和建議,我局按照職能負責對全市非煤礦山安全生產進行監督管理,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重組優化產業結構建議
該建議與目前全市開展的“三個一批”整治工作相契合,通過“淘汰退出一批、整合重組一批、改造升級一批”整治工作,堅持減少數量和提升質量“兩個方向”,以礦山企業規模化促進礦山機械化、信息化和科學化,促進礦山企業高質量發展。渝水區在淘汰退出一批上,推進渝水區順達礦業有限公司礦石加工廠尾礦庫閉庫銷號,目前已完成;在整合重組一批上,2026年前計劃將“石山礦區”的新余市盛旺礦產品廠、新余市天鑫采礦廠、新余市凡鑫爐料有限公司3家非煤礦山進行整合(一個山頭以山脊為界),切實改善礦區開采的安全生產條件;在改造升級一批上,推動改造升級7家地下開采礦山的“安全避險6大系統”設備設施。分宜縣在淘汰退出一批上,持續推動對于資源枯竭、開采條件差,經多次整改無望的礦山引導退出(分宜縣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雞公山石灰石礦、分宜縣海螺水泥有限責任公司龍形山石灰石礦),按照“對運行到設計最終標高、不再排尾作業、停用超過3年或者沒有生產經營主體的尾礦庫,應當及時閉庫治理并銷號”的要求,推動新余鐵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桂山尾礦庫按規定閉庫銷號;在整合重組一批上,2026年前計劃將“一個礦權,兩個生產主體”的新余市天賦礦業有限公司一礦區、新余市天賦礦業有限公司二礦區和分宜縣福宜鐵礦、分宜縣福宜鐵礦香爐山礦區兩兩整合,切實改善礦區開采的安全生產條件;在改造升級一批上,改造升級2家地下礦山(新余市天賦礦業有限公司二礦區、分宜縣福宜鐵礦)的“安全避險6大系統”設備設施。
二、關于建立新型政企關系建議
應急管理部門在日常監管中,已充分認識到,我們不僅是執法者,更是企業安全生產的指導者、支持和幫扶者。我們和企業的目標都是零事故、零傷亡,以及保障人員安全和促進企業可持續發展。一是強化常態化溝通,包含定期召開全市礦山安全防范工作會議,對礦山企業共性問題和風險進行研判,督促整改和防范,對涉及礦山領域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進行解讀。二是強化信息透明與共享,應急部門及時發布政策法規、技術標準、事故警示、風險預警信息。鼓勵企業主動報告隱患、難點,共享安全實踐和經驗教訓。三是強化傾聽與調研,定期組織深入企業的實地調研、座談會,聽取一線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礦工意見,了解真實困難和訴求。四是強化技術指導與幫扶,組織專家團隊對企業,特別是中小微礦山企業,提供安全技術“義診”、標準化建設指導。指導和推廣先進適用安全技術、工藝和設備。五是強化安全教育培訓服務,組織各礦山企業參與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江西局舉辦的“五職”礦長和主要負責人年度專門培訓,組織全市礦山企業主要負責人和管理人員參加工傷預防培訓等。六是優化監管執法,體現公平與溫度,進行差異化精準監管。基于企業安全風險等級、管理水平、誠信狀況實施分類分級監管,減少對低風險、管理規范企業的“打擾”。組織相關單位和聯合縣(區)檢查與互學,促進企業間相互學習和經驗交流。公開處罰標準和流程,確保執法公平、公正、透明。推動協同共治,激發企業內生動力。
三、關于實施相關激勵政策建議?
在安全生產方面,企業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建立并保持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全面管控生產經營活動各環節的安全生產工作,不斷提升安全管理水平。應急管理部門將協調有關部門采取以下有效激勵措施:一是將企業標準化建設情況作為分類分級監管的重要依據,對不同等級的企業實施差異化監管。對一級企業,以執法抽查為主,減少執法檢查頻次;二是因安全生產政策性原因對相關企業實施區域限產、停產措施的,原則上一級企業不納入范圍;三是停產后復產驗收時,原則上優先對一級企業進行復產驗收;四是標準化等級企業符合工傷保險費率下浮條件的,按規定下浮其工傷保險費率;五是標準化等級企業的安全生產責任保險按有關政策規定給予支持;六是將企業標準化等級作為信貸信用等級評定的重要依據之一。支持鼓勵金融信貸機構向符合條件的標準化等級企業優先提供信貸服務;七是標準化等級企業申報國家和地方質量獎勵、優秀品牌等資格和榮譽的,予以優先支持或者推薦;八是對符合評選推薦條件的標準化等級企業,優先推薦其參加所屬地區、行業及領域的先進單位(集體)、安全文化示范企業等評選。
四、關于推動技術創新與安全治理
該建議與全市正在持續開展的礦山安全生產治本攻堅三年行動目標高度契合。通過三年治本攻堅,礦山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礦山機械化、自動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礦山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分類處置取得顯著進展,礦山安全法規標準體系更加完備,執法規范化、信息化水平明顯提升,礦山安全監管監察人員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水平和強烈意愿大幅提升,執法效能明顯提升。
一是目前應急部正在推進數字賦能監管監察,加快推進非煤地下礦山、露天礦山監測感知數據聯網工作,已基本建成非煤地下礦山、露天礦山和尾礦庫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實現礦山主要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全覆蓋。全市28座尾礦庫已安裝在線監測預警系統,并與尾礦庫安全風險監測預警系統聯網實現在線監測。全市露天礦山邊坡高度超150米的礦山已安裝風險監測系統實現聯網。非煤地下礦山風險監測系統正在逐步推進中。二是在專項培訓方面,2024年市應急局已聯合人社部門開展安全生產工傷預防培訓,分批次對企業負責人、安全管理人員進行免費培訓,已覆蓋160人次。2025年將繼續組織全市礦山企業主要負責人和管理人員進行安全生產專題培訓。三是在政策扶持方面,已多次組織尾礦庫企業向上級爭取尾礦庫綜合治理政策和資金申請;2024年組織有關礦山企業申請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設備更新項目,2025年也將按省、市統一部署繼續組織礦山企業加力推進設備更新,爭取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重點領域設備更新。
感謝您對我市非煤礦山企業發展的高度關注和寶貴建議!我局將在安全生產監管上持續強化服務意識,助力企業破解難題,推動行業安全健康發展。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