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建新余市委會:
您在市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上提出的《關于助推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做優做強數字經濟的提案》收悉。目前,全市人才工作由市委人才辦牽頭抓總,市委人才辦負責全市人才工作的宏觀指導和綜合協調,負責人才政策的制定和調整,市人社部門負責落實相關人才政策,組織實施高層次人才引進、高層次人才認定、人才津補貼審核發放等工作。根據本提案的意見建議,結合市人社局工作職能,現就“加強跨境電商人才引進培養”建議答復如下:
一、穩步開展校地企供需對接工作。為幫助高校畢業生找到合適崗位,助力本地企業招收到新生力量,著力推動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市人社局牽頭開展了校地企供需對接活動。一是雙向對接校企需求。收集我市高校、技工院校畢業生專業結構、各專業人數及負責老師和聯系方式等信息,形成《畢業生生源信息及就業老師聯系方式表》,由縣(區)推送給包括跨境電商企業在內的我市企業。對接重點企業,了解企業校企合作情況及后續校企合作意向學校、專業、方式,收集我市跨境電商企業等各類企業高校畢業生崗位信息,制作《校企合作企業需求表》《新余市企業面向高校畢業生招聘崗位信息表》,推送給相關院校,促進校企需求充分對接。二是開展校企合作座談會。2024年10月30日,組織召開校企合作座談會,邀請新余學院、江西新余康展高級技工學校等11所院校及江西贛鋒鋰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張少裝配式建筑有限公司等我市10家重點用工企業參加座談會,座談會上4所院校分別與5家民營企業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三是深化校地企供需對接。為進一步推動2025年校地企供需對接活動有序開展,市人社局牽頭制作了校企合作學校、企業及學生版需求問卷,面向我市19所院校、700余家企業、萬余名畢業生廣泛開展需求情況調查,于4月10日、4月11日分別邀請高校、企業、工業園區等召開座談會討論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情況等問題,于5月7日邀請市發改委、市工信局等部門開展政府部門促進校地企合作座談會。下一步,市人社局將于5月份牽頭開展第一期校地企供需對接會,邀請相關院校、學生代表、企業代表、政府有關部門參會,希望通過豐富的形式幫助學生進一步認識新余,為院校、企業搭建合作平臺,幫助解決校企合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二、加大人才引進力度。一是征集引才崗位。2024年以來,圍繞我市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市人社局聯合市委人才辦組織開展7輪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崗位征集工作,共征集人才需求崗位1600余個。二是組織舉辦“書記部長進校園”引才活動。2024年以來,我市組織舉辦“書記部長進校園”引才活動4場,幫助175家次企事業單位現場對接人才2555人。三是組織參加“才聚江西智薈贛鄱”引才活動。2024年以來,我市組織73家次企事業單位參加“才聚江西智薈贛鄱”赴“雙一流”院校引才活動22場,現場對接高校人才1290人。四是組織參加省內高校綜合校招活動。2024年3月28日,我市組織15家企事業單位參加江西理工大學綜合校招活動,現場對接人才563人。下一步,市人社局將加強與我市企業對接,征集企業跨境電商人才需求,組織有需求的企業參加省、市赴外引才活動,幫助引進所需的跨境電商人才。
三、兌現人才津補貼。2024年,共兌現人才津補貼共計713人次489.22萬元。2025年4月,市人社局聯合市委組織部、市住建局印發了《關于開展新余市2025年人才津補貼申報工作的通知》,線上線下同步開展審核,從二季度開始,按季度組織發放一批次人才津補貼。
四、加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一是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及時落實補貼政策。今年來,我市不斷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加強電商相關職業(工種)技能培訓,促進電商從業人員技能提升。2024-2025年4月,全市開展累計開展電子商務師、互聯網營銷師等電商相關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1038人次,撥付補貼資金78.43萬元。二是推進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工作。我市不斷健全技能人才評價體系,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申請職業技能等級自主認定遴選備案,對企業員工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強化企業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截至2025年4月,全市共遴選備案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機構25家,其中企業自主認定機構10家,包括了餐飲、制造業(鋰電、鋼鐵等)、服務業(快遞、家政等)等行業領域。2024年以來,全市開展企業職業技能等級自主認定2665人次。下一步,市人社局將持續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強化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電商相關技能培訓,提升從業人員技能水平,落實補貼政策;加強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政策宣傳,進園區進企業宣講,鼓勵支持有條件的電商相關企業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認定,促進企業員工“持證上崗”。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