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菊生委員:
您好!非常感謝您對我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的關注與深入調研,您提出的提案對我們工作極具指導意義。作為承辦單位之一,我局高度重視,經認真研究,現回復如下:
在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方面,我局積極作為,取得了一定成效。技能人才培養體系不斷完善,職業技能培訓規模持續擴大。近三年,全市開展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班期眾多,涉及多個職業,培訓人次可觀。在確定培訓機構時,嚴格遵循“條件公開、自愿申請、擇優認定、社會公示”原則,通過政府購買培訓成果公開招投標選定,確保培訓質量。同時,面向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分層分類開展培訓,精準對接市場需求。
技工教育發展態勢良好,通過推動院校建設,形成了合理的技工教育體系。不僅成功籌建江西新余電子科技技工學校、完成江西新余科達技工學校校址變更、助力江西新余康展技工學校升格為高級技工學校,還支持建設省級專業群和技能大賽集訓基地,提升院校競爭力。院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校企合作深入推進,全面推行企業新型學徒制,培養新型學徒超萬人,有效提升了技能人才的實踐能力。
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改革穩步推進,鼓勵企業和技工院校開展職業技能等級自主認定,目前已有11家企業、6所技工院校完成備案,具備自主認定和發證權。同時,積極開展社會培訓評價組織遴選工作,4家機構已完成遴選,為技能人才評價提供了多元化渠道。
然而,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工作存在的問題。在體制機制方面,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涉及多主體,統籌協調服務機制有待強化,技能人才評價認定體制機制需優化,企業自主開展評價積極性不高。人才方面,存在短缺與結構性矛盾,勞動力供給萎縮,技工院校招生困難。社會認同度上,“重學歷、輕技能”觀念依然存在,技能人才薪資待遇低、職業成長通道窄,政府對職業教育投入不足。企業主體作用發揮不足,職工技能培訓投入未達標準,校企合作層次低。
針對這些問題,結合您的提案建議,我們將采取以下措施:
1.優化專業設置與人才培養模式:與行業協會、企業緊密合作,深入開展產業需求調研,根據“2+4”支柱產業人才需求變化,及時調整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加大“訂單式”人才培養力度,引導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課程開發等環節,提高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契合度。例如,在鋰電、光伏等新興產業相關專業,與龍頭企業聯合制定人才培養計劃,確保學生所學即企業所需。
2.加強產教融合平臺建設:積極參與產教融合戰略聯盟建設,為校企搭建更高效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平臺。推動聯盟內校企在科研項目、技術開發等方面的合作,鼓勵企業將生產中的實際問題轉化為教學和研究課題,提高職業教育的實踐性和創新性。同時,配合相關部門落實對參與產教融合企業的激勵政策,如稅收優惠、財政補貼等,激發企業參與積極性。
3.深化現代學徒制與師資隊伍建設:在更多職業院校和專業推廣現代學徒制,聯合企業開發具有針對性的學徒制課程,加強對學生實踐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全面實施教師赴企業實踐和企業專家進校園的雙向流動機制,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教師到企業實踐鍛煉,邀請企業技術骨干和能工巧匠到學校授課,提升教師隊伍實踐教學能力,將企業最新技術和管理經驗引入課堂。
4.強化政策執行與協同合作:加強與其他部門的溝通協作,建立常態化的跨部門協調機制,共同推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政策的落地實施。明確各部門在產教融合工作中的職責分工,加強政策宣傳和解讀,提高政策知曉度和執行效率。同時,定期對政策執行情況進行評估和反饋,及時調整優化政策措施,確保產教融合工作順利推進。
再次感謝您的寶貴建議,我們將持續努力,積極推進我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為我市產業轉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能人才支撐。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