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重大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大力推進節能減排,著力提升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根據《江西省“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市政府印發了《新余市“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工作方案》),現就有關內容解讀如下:
一、背景依據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西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第十五次黨代會、市第九次黨代會部署要求,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組織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完善節能減排控制制度,健全節能減排政策機制,實現節能降碳減污協同增效、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為確保與全國、江西省同步碳達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撐。
二、目標任務
到2025年,全市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8%,力爭達到18.5%,能源消費總量得到合理控制,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化學需氧量、氨氮重點工程減排量分別達到5625噸、466噸、2504噸、170噸。節能減排政策機制更加健全,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位居全省前列,經濟社會發展綠色轉型取得新突破。
三、主要內容
主要分為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完善節能減排控制制度、健全節能減排政策機制等三個方面內容,細化分解為十六條措施。另外,組織保障分為落實目標責任、健全規章標準、加強宣傳引導、強化執法監察等四個方面內容。
四、涉及范圍
全市范圍內執行,包含各縣區。
五、執行標準
《工作方案》由新余市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負責解釋,自2023年4月28起執行,有執行期限的按照規定期限實行。期間如遇國家和上級政策調整,以新政策為準。
六、關鍵詞詮釋
1.“節能減排”:廣義而言,節能減排是指節約物質資源和能量資源,減少廢棄物和環境有害物(包括三廢和噪聲等)排放;狹義而言,節能減排是指節約能源和減少環境有害物排放。
2.“碳達峰”:就是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達峰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增轉降的歷史拐點,標志著碳排放與經濟發展實現脫鉤,達峰目標包括達峰年份和峰值。
3.“碳中和”:一般是指國家、企業、產品、活動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
4.“裝配式建筑”:是指把傳統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現場作業工作轉移到工廠進行,在工廠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構件和配件(如樓板、墻板、樓梯、陽臺等),運輸到建筑施工現場,通過可靠的連接方式在現場裝配安裝而成的建筑。
5.“綠色建筑”:在全壽命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質量建筑。
6.“N2N區域循環農業”: 是一個閉鏈循環系統。第一個“N”是指養殖業子系統,代表的是N家養殖企業;“2”是指處理中心,代表的是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中心和有機肥處理中心;第二個“N”是指種植業子系統,代表的是N家農業企業、種植大戶和合作社。
7.“廁所革命”:是指對發展中國家的廁所進行改造的一項舉措,最早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出,廁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標志,改善廁所衛生狀況直接關系到這些國家人民的健康和環境狀況。
8.“非化石能源”:指非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經長時間地質變化形成,只供一次性使用的能源類型外的能源。
9.“兩高”項目:是指高耗能和高排放項目。
10.“污染物排放總量”:指污染源排入環境或其它設施的某種污染物的數量。污染源排入環境或其它設施的某種污染物的數量。對指定污染物,污染物排放量應是污染物產生量與污染物削減量之差,它是總量控制或排污許可證中進行污染源排污控制管理的指標之一。
11.“合同能源管理”:節能服務公司與用能單位以契約形式約定節能項目的節能目標,節能服務公司為實現節能目標向用能單位提供必要的服務,用能單位以節能效益支付節能服務公司的投入及其合理利潤的節能服務機制。
12.“碳排放權”:是具有價值的資產,可以作為商品在市場上進行交換——減排困難的企業可以向減排容易的企業購買碳排放權,后者替前者完成減排任務,同時也獲得收益。
機關:新余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解讀人: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科 陶宇峰
咨詢服務電話:0790-6442178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