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背景
為貫徹落實國家衛健委和省衛健委相關文件精神加強我市國家致病菌識別網建設,建立適合我市實際的細菌性傳染病監測預警工作機制和工作模式,為細菌性傳染病的監測和預防控制提供科學規范數據和分析決策依據,我委組織制定了《江西省新余市國家致病菌識別網細菌性傳染病監測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
二、工作內容
《方案》主要內容包含7個方面12條具體措施。一是監測目的;二是監測時間,所有網絡實驗室和哨點全年開展監測分析;三是監測內容和工作要求,新余市網絡實驗室完成致病菌的分子分型。不同病原細菌種型采用不同的分子分型方法,主要包括脈沖場凝膠電泳E)、多位點可變數目串聯重復序列分析(MLVA)等,按照國家病菌識別網標準操作規程開展致病菌分子分型實驗和分析;四是菌株和樣本的運輸,收集單位向上級單位運送菌株和樣本,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可感染人類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種或樣本運輸管理規定》和《人間傳染的病原微生物菌(毒)種保藏機構管理辦法》相關要求進行。為保證質量,需根據樣本和菌種保存物質的類型,采取冷鏈或常溫運輸;五是信息收集和報送,各級哨點醫院和網絡實驗室參照國家致病菌識別網樣本信息采集表,收集和整理樣本信息,記錄菌株信息和實驗室分析結果,及時填報國家致病菌識別網信息化系統;六是質量管理,包括培訓、技術考核和工作評估、督導;七是組織管理與職責分工。
三、工作要求
國家致病菌識別網由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和業務實施單位組成,業務實施單位由各級疾控中心和各哨點醫院組成。按照統一部署、分級管理、分類指導的原則,科學有序的開展細菌性傳染病監測工作。全方位推動我市傳染病防控工作高質量發展,真正實現疫情防控“發現早、處置快、能力強”的目標。
贛公網安備 36050202000078號